黄花飘满地,黑水遍娄城。 古道热肠损,红尘祈雨晴。
记得20多年前这里的时候,河水清澈灵动,曾经还水里抓过鱼。如今的河水经过这20多年的大力治理,经过这些年不懈努力,河水终于更黑,更臭!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需要心理学与心理咨询。然而我们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我们恐惧“夸大其词的、定性人格的、唯利是图的,更惧怕使用那些捏造的专有名词的绳索,将所有的来访者全部套进去的心理学、心理咨询以及砖家们。当下的心理学研究与心理咨询是否存在过热,是否存在着因为研究、关注的更多,反而诱发了更多的人数罹患。涅槃声明:我相信真正的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我相信心理学与心理咨询能够帮助到来访者。下文皆是个人思考,期待能够与同道共同探讨。 上世纪心理学与心理学砖家以及心理学论文的数量寥寥无几,与此相对应的是上世纪的抑郁、焦虑的人也一样数量不多。然而上世纪90年后心理学与心理学砖家以及心理学论述数量增加,同时期待有关心理学、心理健康的媒体、传播更级数增加。与此相呼应的是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也同步增加,以及伴随着砖家对于自杀的干预与宣传的增加,其数据显示自杀人数也是逐年递增。
对于上述情况,是否有这样的可能:当所谓的砖家们开始捏造了一个新名词的时候,特别是针对人类心理状态的似是而非的推断与结论。人们倾向于接受这个捏造的新名词,因为这新姓名能够给自己的状态做一个合理的注解。比如说上世界初的时候,用‘抑郁、焦虑’等名词定义某个人的病情,很大程度上是来访者需要这样的结论。因为这样的结论,可以给社会、给公司、给学校、给家人一个比较完美的注解。“我生病了,这病并不是我所能控制,这是砖家的诊断,这病也是真实的,我真的病了。我只能休息!
现实的工作中,我们经常遇见很多这样的来访者。他们来咨询的时候往往会说”我抑郁了,我焦虑的很严重“。一些青少年更是非常直白地说”我抑郁了,我有什么、什么症状,以及我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我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母亲是什么样的人格,他们需要怎么样什么的“!很明显这些来访者自己定义了自己的病,而且似乎他们定义的也没有错!他们遵照网络的传播的论述,还有人会读一些当代心理砖家的书,然后根据砖家们书中的详细描述定义自己的病情。
他们真的是病了吗?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生病?在这个网络的时代,不管你什么时候,也不管你是用电脑还是手机。只要你一次搜索”心理,或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相关字词,其后你每一次看电脑或者手机,与”心理,或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相关就源源不断涌现出来。一个小县城的图书馆,与心理相关的书有2456多条。人类的求知欲,我们渴望了解与我们相关的未知。砖家们的论述以及人类砖家们的专威性,还有我们易于被暗示(或许是我们愿意接受暗示)。
随着时间的发展,加上所谓砖家们“科普”以及社会媒介的宣传。一个原本虚无的“抑郁、焦虑”便得以坐实。我们相信了砖家,我们接受了暗示。我们开始想象自己有着砖家们描述(暗示)的类似某种病况的迹象,比如说”某天我们不想起床,不想外出,不想工作,不想与朋友约会,我们失眠了,甚至偶尔有着活着真累的感慨。这时候我们对照着网络传播的、砖家书中描绘的抑郁或者其他病况。我们发现我们就是与他们表述的一样,没有几天我们又有了之前没有的、但是网络(砖家的书)中描述了的病况,于是乎我们抑郁了、我们焦虑了等等,我们真的病了。 众所周知上世纪初,一个学业未成、就业无门的投机主义者(他的手段及成功与希特勒有着诸多类似),(用一个不可论证的论证取得到他终身梦寐以求的教授名头与钱财以及社会地位。详见[法]米歇尔·翁福雷所著‘弗洛伊德’的谎言)。
如果能够做这样一个假设:原本人类都有着自我心理调节功能,某一天某一个人(或者说是少数人)没有能够正常应对生活与社会压力,从而表现出一些放大了的糟糕情绪与行为。这种情绪与行为被投机主义者抓住并且无限量放大,进而成为众多周知病况,续而砖家们进行整理、汇编,推而广之,美其名曰:”科普“。这科普的结果就学术与人数共同线性上升。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