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时代人物杂志社消息,5月27日下午,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简称“陕文投”)开会宣布重要人事任命。由铜川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黄勇出任该公司董事长。
此前,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已发布黄勇拟任省属大型企业正职的任前公示。而本次消息也意味着陕文投上任董事长王勇退休后,空缺大半年的陕文投董事长一职终于确定。
从地方政府到省属国企黄勇身份迎来转变
1971年4月出生的黄勇是陕西安康人,199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研究生学历。
1986年进入陕西省化工学校无机工艺专业学习四年,毕业后黄勇在1990年7月进入安康市(现汉滨区)城乡建设局工作,工作之余,黄勇仍不忘学习,于1993年至1996年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习深造,并在1997年9月至1999年12月期间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政法专业学习。
1999年10月,黄勇正式步入仕途,任职安康市(现汉滨区)城乡建设局工会主任,后任安康市(现汉滨区)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工会主任,并在2002年上调至安康市城乡建设局城建科科长、重点项目办公室主任。
期间,黄勇先后参加西北政法学院经济法专业研究生班(2002.09—2004.09)和西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班(2004.09—2006.09)学习。
可以发现,黄勇前二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学习一词始终陪伴在他左右,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保障工作质量,自身能力得到认同并稳步升迁的同时,还能主动选择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这一点着实难能可贵。
而且,黄勇完善自身知识储备的方向颇具战略性,无机工艺专业出身,却在90年代计算机在国内正处于起步萌芽的阶段便进入高等学府深入了解。而在城乡建设局期间,黄勇通过经济法和城市规划等两大专业的磨砺,为自己开拓视野,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做了融合。
黄勇为自己所打下的坚实基础,也成为他日后被委以重任的重要支撑。
2006年9月,黄勇任汉阴县政府副县长。而据公开报道显示,汉阴县打造月河工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黄勇在园区规划和项目落地上笔墨颇重,而如今这一工业园区也被称为汉阴县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半壁江山。
在汉阴县任职四年后,2010年,黄勇走上更高的舞台,前往刚获陕西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就是原安康工业园区任职。
在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期间,黄勇历任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2017年时,还兼任安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值得注意的是,黄勇仍在保持不断学习的习惯,2013年9月—2016年7月参加了陕西工商管理硕士学院MBA专业学习。
可以说,安康高新区创办过程中,黄勇是其中的关键一员。而安康高新区也在2015年9月29日经国务院批复设立正式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二年首次排名,就在全国147个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第80位,2017年上升至第73位,取得了“成立五年成功升国,综合排名连续进位”的优异成绩。
而安康高新区十余载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带动秦巴山区追赶超越的核心引擎。
2019年,黄勇离开了奋斗9年的安康高新区,也离开了工作了近30年的安康,从陕南来到关中,任铜川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并在2022年3月被任命为铜川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
而今,黄勇的身份再一次发生转变,从地方政府到地方国企,从城市发展规划到文旅影视产业,对善于学习,勇于尝试新事物的黄勇来说,新的挑战已经出现。
“新一把手”执笔行业龙头陕文投的现状与未来
一方面,黄勇需要了解和适应不同的工作方式、节奏,对于企业管理亦要跳出思维桎梏。一方面,陕文投作为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多元化的业务体系经营考验着他在整体战略布局上的把控力和眼光,为企业良好运转负责。
迎来新“一把手”的陕文投,又处在什么样的状态?
陕文投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截止2023年12月31日,企业总资产规模达290多亿,相比去年初有所增长。2023年营业总收入33亿,净利润近1400万。
从这几项简单的经营数据来看,陕文投当下的经营较为稳健,尚不存在经营上的风险与危机。
在针对陕文投的相关评估中,因为文旅产业市场的火爆,陕文投作为省内重点支持的企业,看好企业整体的营收和利润规模有望得到修复。并且,评估期内,陕文投本部亦不存在不良信贷记录,公开发行的各类债券并未出现到期未偿付或逾期偿付情况。
相比当下频频曝出债券违约、无法偿付等状况,这一方面陕文投保持着良好的信誉状况,也意味着企业经营处于“正轨”之上。
透过数据,支撑企业经营的多元业务布局,涵盖了影视、演艺、文旅项目、产业投资,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服务等涉及文化产业链各环节,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例如在文旅项目开发上,长安十二时辰成为陕文投代表之作,营造的沉浸式唐文化体验氛围,用有限的空间承载起大众对于盛世长安“人间烟火气”的想象,受到游客及各界的好评,成为各地参观学习的范例。
而长安十二时辰的出世,亦凸显出陕文投在文旅项目策划上的实力。
作为省级文化产业平台,陕文投的视角不局限在西安,照金红色旅游小镇、延安枣园文化广场、韩城古城历史文化景区、安康瀛湖生态旅游景区等等,均由陕文投操刀打造,为省内各地竖起文旅地标。
面对文化产业新趋势,陕文投作为产业引领者,率先出手,迎接挑战。我们观察到,在数字赋能方面,加快推进文化科技平台建设和市场化应用;金融赋能上,构建起文化小贷、文化担保、资产管理、产业基金、融资租赁等业态的文化金融产业链。
只是,无论是影视项目从立项到播映各环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还是文旅项目建设周期长预期收益存在不确定性,身处文旅产业,陕文投不可避免的面对着文化产业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等状况。
近年来,在进行多元业务运营和项目开发的过程,对陕文投的资金实力提出挑战,企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有所改善但整体表现不佳,投资活动现金流持续净流出,较为依赖外部融资。
而这就导致了债务规模持续攀升,陕文投2023年信用评级报告显示,近年来企业总债务占总负债的比重均在80%以上,面临着不小的偿债压力。
同时,陕文投整体盈利能力不强,其一是“开源”方面,主要系毛利贡献较高的影视、传媒板块收入下降,附加值较低的产品销售业务规模持续扩大等,其二是“节流”方面,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以及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规模较大,对营业利润形成较大侵蚀。
种种优势与不足,是长期以来陕文投所积淀的资源与经验财富,也存在着经营中的问题和缺陷。迎来新“一把手”,能否为陕文投带来改变,解决企业当下难题,带领企业开辟一条新路径?
对于黄勇来说,作为文旅产业的“新人”,又能否以破局者的身份,打破产业定式和行业惯性,注入新鲜血液和新的思维?
陕文投的又一新局面,或将正在到来的路上……(秦岭热线通讯员:五一)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