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秦岭热线

    发布投稿
    全国热线400-028-6618

    至俭 作者:老吾

    2025-01-16 20:16:57

    阅读:18597

    评论:0

           在悠悠岁月的流转中,有一种美德,它坚如磐石,清似碧泉,名曰俭。这不仅是日常行为的一种导向,更是心灵深处的一场修行,它像一座桥梁,横跨过往与当下,引领我们在纷扰尘世间寻觅到一抹宁静与纯朴。

    66f16ebb80fce422584371ce228ef25.jpg

       往昔之时,鞋履之于双脚,不仅是行走的辅助,更是温情脉脉的象征。物质匮乏的年代,布鞋成为了脚下的忠实伴侣,虽朴素无华却耐用无比,而雨鞋与皮靴,则如同天边遥远的星辰,可望而不可即。我们放牛娃在寒风中蹒跚,雪地泥泞中,宁愿让双脚承受刺骨的寒冷与湿冷,也要保护好珍贵的布鞋。记得有一次我和福娃子l在寒风中冻得直打颤,唯有热牛粪成了温暖的避风港,双脚得以片刻的温暖,这份在苦难中寻觅乐趣的智慧,何尝不是生活的一种深邃理解。还有,夏天的凉鞋要穿好几年的,哪个地方坏了就用钢锯条烧红焊,鞋料是生胶交做的。求学路上,无论是暴雨如注还是白雪皑皑,我们都不愿穿鞋,赤足前行。脚下的厚茧,是岁月与辛劳的印记,那份不畏艰难、用双脚丈量世界的坚韧与毅力,是当下人们难以想象的勇气。还有村里的林娃哥买了一辆自行车,这在当时可是件新鲜事儿。雨天出行,他宁愿自己赤脚扛车,也不愿让车轮沾染一丝泥泞,那份对财物的珍视,成为了村里的美谈。如今,人们似乎变得娇贵,鞋底稍薄便步履蹒跚,更别提赤足行走。这种变化让人感叹时代的飞速发展,也促使我们反思:那份对物质的珍惜与敬畏,是否已经悄然消逝?

        衣物亦然。补丁衣裳曾是家常便饭,新衣难得,旧衣更显珍贵。大姑从城里带回的旧衣物,在我们眼中胜似珍宝。笑贫笑脏不笑补丁,这是流传下来的美德。唯有在探亲访友或节日庆典时,我们才会换上新衣,平日里则穿着那些承载岁月记忆的旧衣,劳作时更是毫不在意衣物的整洁。这种对物质的淡泊,是对生活真谛的深刻领悟,是对“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的生动诠释。

    5cd461f80db51b3a3aea66be93f4f57.jpg

        食物,更是俭之精髓的集中体现。在那个年代,烂红薯、烂萝卜,烂洋芋是餐桌上的常客。好的留存,烂的先吃,这是对生活的精打细算,也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村里过红白喜事,每户出一个劳力自带桌椅板凳碗筷,一人负责一桌招呼好客人,结束后自己收回,剩下来的饭菜和杂烩汤每人都会分一点拿回去吃。坐席的时候食物掉到地上也会捡起来吃的。若不小心把酒洒到桌子上了,也会爬到桌面上,把酒吸着喝了。大姑是城边的菜农,她将大队收菜时遗弃的黄菜叶变废为宝,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剩饭剩菜更是家常便饭,从无浪费,唯有珍惜。这份对食物的尊重与敬畏,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与传承。

         食油,在餐桌上如同奢侈品般的存在,却也是俭之精神的生动写照。用筷子蘸油炒菜、用猪油抹嘴出门,这些看似滑稽的行为背后,是对生活的精打细算与对未来的未雨绸缪。村里狗娃爹用筷子蘸水再蘸油炒菜,一年结束每瓶子的油重量加了的趣事,不仅成为节俭的佳话,更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状态的缩影。

       水果糖,在那个年代,是孩子们心中的无价之宝,是快乐的源泉。他们小心翼翼地品尝,与伙伴分享,那份纯真的快乐,是当下人们难以体会的。记得,大人派小孩到商店去买东西便是一份美差,因为买东西的时候商店要送一颗糖。偶尔我和妹妹一块去,那自然是一颗糖两人分,我的那一半我很快就吃完了,妹妹那一半糖全包起来,隔一会儿舔一下,遇到小伙伴了也可以让舔一下。看她们舔的那么香斯甜,我后悔像猪八戒吃仙人果没尝到味道一样。

        米甜酒,更是饥饿时的慰藉。每当饥肠辘辘时,隔壁小伙伴安娃家自酿的甜酒便成为了我们心中的美味。有时饿得难耐,我们便偷偷舀些酒糟,兑上白开水加点糖精,两人轮换着喝,那份淡淡的酒香与童年的欢笑交织在一起,成为了记忆中最温馨的画面。

    72d449518dc89a4098da4d874e9ad2f.jpg

       葵花子,唯一的零食。在那个时代,零食种类稀少,几乎没有什么可口的小吃可供选择。学校门口,仅有一位大妈,手提着一个竹编篮子,里面装着瓜子,成为了我们唯一的慰藉。每当下课铃声响起,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涌向那里,购买瓜子作为消遣。大妈并不使用秤来计量,而是巧妙地用酒杯子作为工具,1分钱可以买到满满一盅,2分钱则是三盅的量,而5分钱则可以换到六盅之多。在那个星期里,如果你能奢侈地花上5分钱去买瓜子,那么你无疑就是校园里最令人羡慕的消费“大亨”了。

       节俭,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教会我们珍惜当下、感恩生活,更教会我们在繁华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和而坚韧的心。让我们在俭的引领下回归本真,重拾那份被遗忘的纯真与美好。昔日,节俭是家家户户的生活准则,物资虽匮乏,人们却懂得珍惜每一粒米、每一滴水。而今,社会物质丰富,但浪费现象屡见不鲜。教育下一代,需回归节俭之道,让孩子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培养了孩子们珍惜资源、感恩生活的意识,让他们在物质充裕的时代,依然能心怀敬畏,学会节俭,为未来留下更多宝贵资源。


    关键词: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欢迎您访问秦岭热线

    点击下方可立即入驻

    立即入驻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2000元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