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栾新秋)
在2025年4月23日这一世界读书日,由“走遍苏州”栏目与苏州旅游职业学院联袂主办的“非遗与自然的对话”文化交流活动,于苏州大石金生艺术馆优雅启幕。来自美国、比利时、菲律宾、印度、泰国等不同国度的外国友人,与苏州各大学的师者、学子们欢聚一堂,共同沉浸于苏州传统非遗文化的瑰丽世界,探索奇石艺术的奇妙奥秘,开启了一场跨越国界、融汇古今的文化盛宴。
古韵悠扬,书香盈袖润心田
活动伊始,陈映同老师一曲清越空灵的古筝演奏如潺潺流水般倾泻而出,婉转悠扬的琴音袅袅回荡,瞬间为现场氤氲出一层浓厚的文化氛围,仿若将众人引入了千年姑苏的诗意画卷之中。
紧接着主持人屈卫强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作为文化引路人开场。屈卫强老师创办“走遍苏州”项目,旨在帮助在苏州长期居住生活的外国朋友深度探索苏州的历史和文化,让他们找到认同感,促进苏州和外部的国际交流,为苏州的国际化做出贡献。他经常带领外国专家深入园林等苏州的历史景点、人文景点、博物馆、历史街区等,一路讲解,使外国专家们对苏州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这次他又组织大家来领略读书带了的乐趣。
苏州旅游职业学院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谢兰曼教授,向中外嘉宾倾情推荐了五本饱含苏州非遗文化精髓的书籍,引领大家循着文字的脉络,深入领略苏州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檀香盈袖,苏扇雅韵绘江南
介绍苏扇的是艺术系周敏副教授:《苏州檀香扇制作技艺》由其本人所著,书中娓娓道来苏州檀香扇的传奇故事。一把檀香扇,承载着半部江南史。苏州檀香扇精选印度老山檀香木为材,需历经选料、锯片、拉花、烫花、雕花等数十道繁复工序,方能成就“扇中之王”的无上美誉。其核心工艺精妙绝伦:拉花时,细若发丝的钢丝锯在薄如蝉翼的檀香木上精心镂刻2000余孔,光影交错间,透雕之美尽显;烫花之际,匠人凭借精湛技艺控温烙铁,勾勒出的山水花鸟,线条如墨韵流淌,栩栩如生;雕花工艺更是将立体浮雕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花鸟虫鱼仿若跃然扇面,呼之欲出。而体验苏扇,更是一场感官的极致享受——轻嗅间,檀香木随体温散发的幽香沁人心脾,愈久愈醇;指尖抚过,经“水磨”工艺打磨的扇骨温润细腻,恰似轻抚美玉,令人爱不释手。
锦绣罗衣,苏派旗袍绽风华
介绍苏派旗袍的是文旅院副院长王怀岑教授,王怀岑所著的《苏派旗袍制作技艺》,将苏派旗袍的优雅与匠心一一呈现。苏派旗袍,宛如江南女子骨子里流淌的诗意,斜襟盘扣间,勾勒出玲珑曲线,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匠人的无限巧思。其核心工艺彰显独特魅力:“九围十三线”的传统量体方式,精准把握身形,确保每一寸布料都能完美贴合;苏绣工艺更是为旗袍点睛,以散套针、虚实针绣出的花鸟、山水,灵动鲜活,似要破布而出;盘扣艺术独具匠心,葡萄钮、菊花钮等,每一颗都饱含着手作的温度。身着苏派旗袍,仿若行走的艺术,丝绸面料随步履摇曳生姿,尽显江南风韵;滚边、镶绲等细节之处,线条流畅如诗,诠释着东方美学的极致韵味。
方寸天地,苏派盆景纳乾坤
介绍苏派盆景的是园林系陈圆圆老师,他展示了汤坚的《苏派盆景制作技艺》,揭开了苏派盆景“缩龙成寸”的神秘面纱。一盆一景一世界,苏派盆景以其独特技艺,将广袤自然山水凝于方寸案头。其核心工艺尽显匠心:“粗扎细剪”间,金属丝巧妙塑形,剪刀精心修剪,打造出层次分明的“云片式”造型;搭配玲珑太湖石,瞬间营造出悠远的山水意境。养护苏派盆景,更是一场与时间的对话,一株盆景需历经数十年精心呵护,方能成就经典。于案前观赏,咫尺之间,苏州园林的精致与秀美尽在眼前,令人不禁感叹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完美交融。
粉墙黛瓦,香山帮建筑筑传奇
介绍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和核雕的是文旅院常务副院长资深施伟萍教授。她娓娓道来马忆君、谢兰曼合著的《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带领读者探寻苏州古建的灵魂密码。从雄伟故宫到雅致拙政园,香山帮匠人凭借榫卯、雕花、彩绘等精湛技艺,构筑起苏州古建的脊梁。大木作中,他们以榫卯为骨,不施一钉,却撑起巍峨殿堂;小木作里,门窗槅扇上的雕花精细如画,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匠人的高超技艺;苏式彩绘运用包袱锦纹样,色彩淡雅隽永,为建筑增添一抹灵动色彩。漫步于这些古建之间,仿若行走在活的历史长卷中,粉墙黛瓦的素雅美学,诉说着江南建筑的千年故事。
核舟记续,苏州核雕展鬼工
施教授还赞誉成冉光、秦海锋所著的《苏州核雕制作技艺》,展现了苏州核雕在方寸之间创造的奇迹。苏州核雕堪称“鬼工”,匠人在橄榄核上依形赋意,雕出大千世界。其核心工艺令人称奇:随形雕巧妙利用核的天然形状,将山水人物刻画得妙趣横生;透雕绝技更是惊艳,在不足1毫米的核壁上镂空如纱,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一枚小小的核雕,仿若掌中微雕的艺术宝库,可藏完整故事,匠人运刀如笔,将每一个细节都雕琢得纤毫毕现,让人不禁为其巧夺天工的技艺拍手叫绝。
这些璀璨的非遗技艺,宛如苏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密码,承载着匠人们一生的坚守与传承。翻开这些书籍,走近这些技艺,便是在触摸苏州的灵魂,感受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
探秘奇石,对话自然悟真谛
随后,大石金生艺术馆李晓夏馆长以渊博的知识储备和详实的史料带领大家一次时空的穿越。人们仿佛踏入“石头王国”,开启了一场奇幻的探秘之旅。从灵璧石的“金声玉振”到太湖石的“瘦皱漏透”,馆长以生动的语言,将每块奇石的起源、矿物成分、天然造型及艺术价值娓娓道来。灵璧石形成于8亿年前的岁月长河中,以墨色为主,叩击之下,声音清越如钟鸣;太湖石备受宋代文人青睐,其孔洞天成,完美诠释着“山水意境”;戈壁玛瑙历经风沙的磨砺与雕琢,色彩斑斓绚丽,被誉为“大地舍利”,每一块都仿若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抽象雕塑,无声地诉说着地球亿万年的沧桑故事。现场观众无不惊叹连连,沉醉于奇石艺术的魅力之中。
定格友谊,共话未来谱新篇
活动临近尾声,全体参与者齐聚艺术馆大厅,拍摄下一张珍贵的大合照,将这场跨越国界的文化之旅定格成永恒的瞬间。在自由交流环节,大家畅所欲言,围绕非遗保护与自然艺术的融合展开热烈讨论。国内学生感慨道:“通过外国朋友的视角,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苏州文化所蕴含的世界意义。”
此次“走遍苏州”活动,不仅搭建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坚实桥梁,更以非遗文化与奇石艺术为独特载体,向世界全方位展示了苏州如“双面绣”般的独特城市气质——传统与开放并存,精致与包容共生。未来,“走遍苏州”栏目将继续敞开怀抱,邀请全球友人共赴苏州,一同探寻这座城市的无限精彩,续写更多文化交流的美好篇章!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