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秦岭热线

    发布投稿
    全国热线400-028-6618

    秦巴深处的赤子心:李天平的商路与故土情

    2025-08-24 13:58:00

    阅读:6992

    评论:0

    (秦岭热线副总编吴峰)  汉江边的晨雾裹着水汽,1988年那个清晨,20岁的李天平踩着露水走出汉滨区山村。裤脚沾着田埂湿泥,手中大专毕业证边角已磨卷,他望着江水,祖辈耕耘的薄田填不满年轻人的憧憬。改革开放春风漫过秦岭,陕南沟谷新芽破土,这个眼神亮如星子的年轻人,要带着秦巴韧劲,在时代浪潮中闯一条陕南人的路。image.png

    从田间到商海:秦商的“实”与“韧”

    最初的商路,靠双脚丈量。上世纪90年代的陕南山区,公路未通至每个村落,李天平样品袋里装着木耳、核桃、板栗等山货,也藏着陕南人的实在。每月赶集日,他都提前出发,背半人高背篓,沿山路拜访各村。一次为收腊肉,大雪天徒步6小时翻秦岭余脉,泥浆裹满了裤腿,脚磨出血泡,仍坚定掏出“收购价上浮五个点”的承诺书。傍晚,山民把优质腊肉往他背篓里塞,老人摸着他冻裂的耳朵说:“娃,你收的是人心啊。”

    1992年,我做临江预制厂厂长的时候,招不到人,资金周转不开,发不出工资来,员工迟到早退,企业奄奄一息。经过了解才知道是工价太低,干建材的,工人们住的是土坯房。

    他后来做了两件事,第一个是“工资年年涨”第二个是“三年大瓦房”。就这么两个口号,点燃了员工心中的火,使一个穷困潦倒、几乎破产的企业,变成了一个优秀的市属重点企业。

    回想起来,当时他才26岁,还很年轻,比不上那些老厂长们水平高,但他读懂了大家的心,读懂了员工们究竟想的是什么。

    “秦商的秤,秤的是良心。”这句话后来成了他在融资担保行业的准则。收山货6年,他跑遍安康周边70多个村落,背篓肩带磨断十几根,自行车骑坏了好几辆,从没跟山民红过脸。一次收到混有杂土的芝麻,合伙人想挑出退回,他却全收了。“山里人不易,地里藤芝麻有土,不怪他们。”他从新用风车分离,自掏腰包补优质芝麻给收购商,“信誉比利润金贵。”

    2014年踏入金融领域,他面对民企起步期的普遍困境。关庙镇梅花鹿养殖作坊主蹲公司门口抽烟,缺抵押物的愁绪比烟圈还浓。李天平带团队扎进周边多个乡镇农家乐,翻账本、看销路、察灶台烟火,设计出“订单质押”方案,50万贷款成了小作坊变身陕南知名品牌的钥匙。鹿肉、鹿茸酒。畅销周边。

    安康育英职业学校建校时资金吃紧,土地和校舍不能抵押,校长奔走无果。李天平听说后,带评估团队在学校蹲三天:白天看教学日志、查招生名单,晚上与老师聊课程设置,甚至记下食堂菜价。“职业教育是为家乡养人才,得帮。”他设计“在建工程预期收益质押+校长个人连带担保”方案,2000万担保贷款到账那天,校长翻出陕南民歌,拉着他听《汉江号子》。

    在风险部,李天平创下“15亿担保零代偿”纪录。同事称他有“火眼金睛”,能从细节辨企业虚实。他的秘诀很实在:翻企业账本到最后一页,看有无涂改;摸机器温度知生产节奏,刚停机与冷半天的设备大不相同;观原料堆整齐度晓管理水平,凌乱仓库常对应混乱现金流;甚至老板说话底气、办公室茶缸新旧、食堂灶台烟火气,都能掂量出经营状况。考察一家茶叶企业时,他先蹲茶园数茶树年轮,“树龄决定茶叶品质稳定性,比账本可靠。”image.png

    走出去的闯劲,返回来的温情

    李天平的“闯”,不止于商海。2008年夏,听闻十天高速原设计绕开安康,他几夜难眠。“路通才有钱通,汉江老乡盼路一辈子。”他带团队沿汉江徒步勘察,从白河到石泉,300多公里江岸线走了十几天。沾满泥点的调研报告,既有精确数据——绕开方案将使安康年损12亿物流收益、少3000余个就业岗位,更记满沿岸老乡“盼路”的心声。

    市区政协会议上,他操着浓重陕南口音发言:“十天高速绕开安康,就像汉江绕秦岭——看着近,实则远。”展示的航拍图里,汉江在安康盆地蜿蜒,拟绕路线错过发展机遇。这份带秦巴泥土气的提案,终让高速改道沿汉江过境安康。如今沿江商铺招牌在阳光下闪亮,总有人指着车流说:“这是李委员用脚跑出来的致富路。”

    2010年夏,李天平调研时发现城郊居民用电负担重,执行工业、居民混合电价,夏天开空调,冬天取暖,平均每户每年多缴5千至2万的电费。他顺线索追查,得知安康城区151个城中村万户居民每年多缴电费超4亿。

    《关于落实阶梯电价政策的建议》写了满满一页,附件贴着挨家收集的电费单,包括独居老人王奶奶用手帕包的缴费凭证。提案递交后,他随市政协调研室跑三次供电公司,在调度中心盯着用电曲线,直至“城中村居民电价按城中村电价”方案出台。政策落实那天,周台、捍卫社区居民奔走相告,王奶奶更是端来拿手扞的酸菜面:“娃,现在空调能整夜开,老寒腿舒坦多了。”该提案获省民建优秀调研成果奖,而他更珍视群众送的“为民发声,替民解忧”锦旗。

    他的“返”,藏在二十六年的暖冬里。每年腊月,他带棉衣棉被进山,车到不了就用背篓背。一年雪特大,山路结冰,他和志愿者在雪地里走三小时,把物资送到包河镇留守儿童家时,棉鞋湿透了。棉被依旧暖和。“天再冷,心不能冷。”他常对志愿者说。

    “春蕾班”32个女童是他的牵挂。1998年考在劳动小学参加活动,他见教室后排蜷缩着个攥半截铅笔、眼神怯怯的小姑娘。校长说这是“春蕾计划”资助的孩子,还有更多女童因贫面临辍学。“一个都不能少。”他当场承诺承担所有孩子的学费校服费,一帮就是9年。如今她们有的成护士,有的当老师,每年春节都寄来画着汉江、秦岭的明信片,发来节日的祝福短信。

    汉江两岸,“圆梦大学”的76个名字在录取通知书上如星绽放。共进火石垭的贫困生唐小敏拿到西安建筑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哭了几天,父亲去世,母亲残疾,或有一个弟,她凑不齐学费。李天平不仅资助四年学费,还帮联系勤工俭学岗位。毕业时小敏放弃大城市工作,回安康当了一名设计师,她在给李天平的信中写道:“您让我见了光,现在我想成为光。”

    关庙镇的钱智慧,总说李天平是“重生父母”。这个因意外失去左腿的残疾女孩,曾因无钱安假肢坐小板凳趴在方桌上看路人。李天平见她依然用心读书并取得了好成绩,眼神有股不服输的劲。“咱陕南山货能成金疙瘩。”他帮她申请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联系电商培训,带她去参加农特产品展销会。如今她的网店年销超80万,寄来的山货里总夹着便签:“这是家乡味,您尝尝。”

    三十余载持续捐输,钱物累计逾千五百万之巨。累牟不懈接力,公益之举渐成典范,乡闾百娃皆赞其善,称其“行胜于言”

    那条被铁路损毁的800米通村路,李天平踏泥勘察五次。雨天积水坑,晴天呛人尘,都记在他的民情日记里。他带村民联名信找相关部门,撰写社情民意,协调会上摊开无数现场照片:“村民出行就医,生产生活严重受阻,路必须修。”三个月后水泥路通到村口,村民自发种紫薇花,立的“便民路”石碑,被行人手掌磨得发亮——那是最朴素厚重的致敬。image.png

    纯粹底色里的时代回响

    从背袋赶场收山货到推动《民法典》修订的提案者,从田间调研者到政协发声者,李天平的轨迹,是陕西民营经济从蹒跚到高飞的镜像。

    2018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多位老板提及房地产抵押登记强制评估费负担重。李天平查200多份评估报告,一套千万房产评估费3 - 5万,全省民企年多支出近20亿。他写的《关于取消房地产抵押登记时强制评估的建议》,成市区政协重点提案,获立法部门和中央巡视组关注。2020年《民法典》物权篇修订,取消该强制要求。

    城东新区建设初期,他的《关于城东新区建设,环评应同步跟进的建议》,推动划定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疫情期间,《关于允许临时占道经营的提案》让安康街头重燃烟火气——蒸面摊贩、小商小贩、炸油条大妈在划定区域营生。卖芝麻炕炕馍的大爷见到他总要送刚出炉的馍:“不然我这手艺就晾在疫情里了。”

    更让他欣慰的是,无数如龙王泉矿泉水的陕南品牌,顺着他参与疏通的商路走向广阔天地。曾因扩产资金不足的矿泉水企业,在他设计的“商标权质押 + 销售数据反担保”方案支持下,产品进入全国300多个城市超市,安康富硒水的“一带一路”(安康—西亚)富硒水出口阿联酋铁海联运专列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恒口铁路货场鸣笛启程。董事长参加推介会,总带贴“安康富硒水”标签的矿泉水:“这水的甜,有李经理的情。”

    如今站在汉江边,看两岸写字楼玻璃幕墙映在江里,李天平想起初出山门时的安康——最高楼才六层,江面只有摇橹船,过江等半小时轮渡。而现在,跨江大桥车流如织,高新区厂房机器轰鸣,他帮扶的创业者成新带路人,资助的学子续写“反哺家乡”故事。

    曾帮扶的养殖专业户,成带动200多户农户的合作社理事长,每年请他看新生态养殖技术;育英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少留在安康企业成技术骨干;钱智慧的电商团队,培训更多残疾人开网店,把秦巴富硒农产品运向全国。

    远处货轮鸣笛驶过,浪涛声里,似有当年山民送他出山的“慢走,常来”。现在他仍常进山,看老乡新房,问孩子功课,尝新腌腊肉,品富硒绿茶。一次在汉滨区茶园遇当年帮他背山货的老人,老人拉着他手说:“娃,茶山绿,日子亮,多亏你啊。”李天平笑指采茶年轻人:“是时代好,是青少年肯奋斗。”

    这个陕南汉子的纯粹底色,藏着秦商“厚重质直”的千年基因,写满陕西民营经济的时代答卷。他办公室挂着《汉江揽胜图》,画中江水从秦巴来,有冲峡谷的闯劲,也有润两岸的温情。正如他常说:“辉煌从不是孤勇狂奔,而是像汉江,既奔涌追时代,又滋养扎故土。”

    李天平,是江水最清的浪花——从秦巴来,带山野坚韧;向天地去,怀弄潮勇气;终以赤子心,反哺故土。他们的故事,有个人奋斗光芒,更有民营经济与家乡发展同频共振的回响,如汉江涛声,在新时代陕西大地久久回荡。

    image.png

    (李天平, 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安康市委党校经济管理大专学历,安康市财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高新分公司风险部经理,市政协第四届委员,区政协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届委员、常委,民建汉滨区委员会副主委)



    关键词: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欢迎您访问秦岭热线

    点击下方可立即入驻

    立即入驻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2000元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