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记者从第八届富硒农业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八届富硒农业发展大会暨富硒农产品博览会将于11月上旬在陕西安康举办。
新闻发布会现场
“我们坚持把富硒产业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立市之业’,立足天然富硒土壤资源优势,培育壮大茶叶、生猪、魔芋、渔业、蚕桑、核桃六大富硒农业产业,加快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2024年全市富硒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60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安康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杰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安康市持续深化与中国农科院院地科研合作以及与杨凌示范区市区农业科技协作,通过产业包县、科技联县,赋能安康富硒农业发展。相继建立“国字号”科创平台5个,省级科研平台3个,建立富硒产业院士工作站3个、专家工作站32个,组建了富硒食品产业链科技创新团队,成功申报获批秦创原富硒产业创新聚集区,推动实施了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攻克了高含硒水制备、魔芋富硒加工、富硒猪肉生产等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
同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安康市建成富硒现代农业园区 1831个,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省级96家、省级产业化联合体18个。现有茶园面积112万亩,年产茶6万吨,“陕茶1号”成为陕西省首个、全国第九个通过国家品种登记的茶树品种;加快建设秦巴山区富硒肉业高地,生猪饲养量常年保持在260万头以上,拥有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生态规模养殖和科技水平位居全省前列;聚力打造中国魔芋产业建设第一市,全市魔芋种植面积超100万亩、产量超100万吨,岚皋等3县区被列为全国魔芋重点县,“安魔 128”成为国内首个授权的魔芋新品种;全力创建“中国鲟鱼之乡”,全市水产品年产量8万吨,其中富硒鲟鱼年产量达6000吨以上;持续擦亮“金蚕之乡”名片,现有桑园面积18万亩、年产茧 6600余吨,“石泉蚕丝”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逐步健全。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副秘书长、富硒农业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朱珍华表示,将本届大会的举办地设在安康市,是基于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深远考量。安康是“天然富硒”的资源宝库,被称为“中国硒谷”,拥有1.9万平方公里的天然富硒土壤带,这片土地所孕育的农产品,其硒元素天然、安全、更易被人体吸收,这使安康成为发展功能农业的“天选之地”。安康还是“硒旅融合”的创新典范,成功地将富硒产业与生态旅游、康养休闲深度融合,打造了“因硒兴旅、以旅促硒”的良性发展模式。大会在安康举办将为全国展示一种“硒+X”的产业新业态,为其他地区提供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综合产业优势的“安康方案”。
“本届大会的召开绝非一场简单的行业聚会,它将树立可复制的‘安康模式’区域样板。大会将系统总结并推广安康在‘资源普查-标准制定-全程管控-品牌营销-三产融合’方面的全链条经验。大会期间,将邀请全国范围内的大型商超、电商平台、供应链企业前来洽谈,打破‘产在深山无人识’的困境,让采购商发现宝藏货源,真正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朱珍华介绍道。
据介绍,本届大会将设置“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汇集国家监管部门、科研机构、各主产区代表,共同探讨建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方案。通过本次大会的科普与推广,将有效提升全民科学补硒的意识,让“吃得健康”成为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日常。
来源:西安报业全媒体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