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秦岭热线

    发布投稿
    全国热线400-028-6618

    记忆中五一大队的手工土窑砖

    2025-04-17 19:40:25

    阅读:17275

    评论:0

    作者.五一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烧手工土窑砖的情形还历历在目。那时,在家乡五一村二组罗家院桃园门前方,有一个属于生产大队集体所有的土企业,那里矗立着一座如碉堡般的土砖窑。当时经济条件颇为艰苦,生产队里一个全劳力一天挣 10 个工分,却仅有五六角人民币的收入。砖窑数量稀少,砖块价格昂贵,农户们囊中羞涩,买不起红砖来建房,只能依靠养蚕以及养猪、养牛卖钱,筹备数年才勉强能建一座前面挂砖的所谓“砖漂墙”房屋。在这样的状况下,社员们平日里省吃俭用,同时绞尽脑汁、竭尽全力,购买大队砖窑自制的土红砖来建房。

    我记得,当时五一大队烧土窑砖是在 1978 年。建窑工作由大队抽调的王道德和二队老汉陈思有负责,而制作“土砖坯”则由二队的小三娃陈祖彦负责。他身强力壮,生产队抽调他带领年轻劳力到砖窑做手工砖坯。制作砖坯的工具包括掼砖箱,两条 23 公分长的木板,两条 11 公分长、5 公分厚的活动板箱,一根篾条钢丝,用 50 公分长的竹篾头系一条钢丝弯成弓型,还有 8 块垫砖坯的薄木板以及少量的细沙灰。

    制作砖坯时,人站在低处,放平砖坯箱,左手抓把细沙灰撒在箱内,双手握住一块砖坯所需的泥块,双手举起瞄准砖坯箱,用力一掼,只听“啪”的一声!左手捏住钢丝弓,右手配合一拉,刮平砖坯箱内的泥,随即拆下砖箱板,一块完整的泥砖坯便制成了,放在垫板上。用同样的方法连续制作泥砖坯,做到七八块时,搬到砖坯场地整整齐齐地垒起来,通常每人每天能做一千多块泥砖坯。经过一个多月的辛苦管理,泥砖坯干燥后,挑到存放干坯的大棚里等待烧制土砖。image.png

    烧制土砖时,要准备好桑梗、硬柴、稻草、石碳等等。石碳是从紫阳县的蒿坪镇买回来的,当时每担 2 元 2 角,一百市斤。材料准备齐全后,请来富家河东岸王竹圆村的装窑师傅杨森华装土窑砖。先垒上一层土砖坯呈圆形,四面都预留好洞,上面铺上稻草、桑柴、石碳,再洒上柴油,接着再垒上一层泥砖坯,完成后用 14 号铁丝在外围扎一圈箍。就这样一层又一层地垒,一般 1500 块左右泥砖坯为一层,垒到十层为止。

    随后,垒土窑砖坯的工作基本完成。这时,工人把切断的一至二公分的稻草掺和在烂泥中,搅拌均匀后粉刷土砖窑外层。开始点火烧土砖窑啦,四面窑洞口全部点燃,烟雾滚滚。窑工们这时每人手持蒲扇,用力扇着窑洞口,烟火往内喷。扇着扇着,土砖坯窑里的火焰直往上冒,等窑顶上有烟气冒出,窑工们才算完成了烧土窑砖的任务。几天后,形如碉堡的土窑砖大功告成。拆出来一看,红彤彤的,两块土砖握在手中相互碰撞,会发出“叮叮”的坚固声响。这一满窑土砖共有一万三千多块,大队以一毛钱一块的价格卖出,每块能有 5 分钱的收入。直到八十年代初,本地的大型砖厂不断发展,砖块越来越充足,能够满足农村建房的需求,五一大队的烧砖土窑也就逐渐消失了。昔日的手工土窑砖,曾为五一大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烧土窑砖的往事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之中。 image.png

    关键词: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欢迎您访问秦岭热线

    点击下方可立即入驻

    立即入驻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2000元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