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秦岭热线

    发布投稿
    全国热线400-028-6618

    “数”说我的驻村故事 ——“讲好驻村故事、争当时代先锋”

    2024-06-27 17:59:33

    阅读:7513

    评论:0

    我叫李闯,是安康市汉滨区总工会一名普通党员干部。2023年9月,被组织选派到瀛湖镇沙沟村接过第一书记“接力棒”,接续奋斗乡村振兴。深感万分荣幸,倍感使命崇高,更感责任重大。转眼间,驻村快一年了,今天,我用一串数字做为“注脚”,“数”说我的驻村故事。

    image.png

    3天岗前培训:转换角色踏新征

    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区乡村振兴局联合举办了为期3天的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为全区新增选派或轮换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充电蓄能 ”。通过连续3天高强度、全方位的集中培训,我系统接受了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汉滨巩固衔接高质量发展、财政衔接资金项目全流程管理、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解读、巩固衔接档案规范化管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职业精神、心理健康、“三亮三评三运用”绩效考核运用等重点内容和业务知识学习。通过培训学习,自己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省市区委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等要求,有了更新更多更深更全的理解和认识,快速帮助我找准了角色定位、明确职责任务找到了着力点,指明了方向,教会了方法,熟悉了技巧,提升了素质,收效颇丰,受益良多,为自己争当乡村振兴工作行家里手奠定了坚实基础。

    56公里路程:山水一程驻村路

    记得第一次到村报到时,滂沱的大雨,没能阻挡住我的热情。提前相约了驻村工作队的两名队员崔熙正(省环保厅后勤服务中心派驻干部)和罗长征(瀛湖镇派驻干部),崔科长驱车前面带路,我同罗长征紧随其后一路上,繁华的高楼逐渐消失,零星的房屋、葱郁的树木映入眼帘。弯曲、狭窄的山路早已让我胆颤心惊地忘了欣赏沿途的瀛湖美景。一路小心翼翼地山一程、水一程来到沙沟村委会长征同志给我介绍:这里距市区56公里!我意识到,这56公里,不仅是交通路程上的距离,更是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发展鸿沟。从这里,我就要开启我的驻村之路。我也在心里提醒自己,驻村之“驻”字,不仅是“驻扎”的“驻”,更是“住下”的“住”,“帮助”的“助”。于是,我怀着“归零”心态,重新做回“学生”,把村干部、村民当做自己的老师,把沟沟坎坎、山间田野当做自己的课堂。在日复一日的奔走与忙碌中,我与沙沟村相识、相知、相守,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image.png

    15天压茬交接:接续帮扶再出发

    为尽快适应角色转变,迅速投入各项工作,我跟随驻村两年的第一书记刘家安同志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每到一户刘书记都热情地向村民介绍到:这是新轮换的第一书记李闯,希望继续支持区总工会的驻村帮扶工作!面对陪伴两年的第一书记刘家安,村民们镇村干部们都有太多的感情和不舍。今年64岁的村民罗其典,握住第一书记刘家安的手激动地说:“刘书记,您在村里的这两年把我照顾的非常好,不管您走到哪里,我永远不会忘记您……”在沙沟村第一书记轮岗座谈会上,驻村工作队长任玉庆深情地说:“煽情的话就不多说了,再说都要流眼泪了。欢迎刘书记以后常回村看看。”一面印有“驻村帮扶暖民心、联村共建促振兴”的锦旗,是沙沟村“两委”班子最真挚的情感表达。15天压茬交接的日子里,看到村民、镇、村干部对刘书记的这份深情,我深深地意识到:驻村干部要有一种情怀,这种情怀就是为民服务的情怀。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真帮实扶,真抓实干,用行动诠释担当和责任,切实帮助村民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驻村干部”成为名副其实的“助村干部”,你就是沙沟村百姓心目中的“好干部”!

    2d8fb5d00662d11cc958148dbdd96c1d_17194828231947.png

    440户沙沟农户:遍访民情解民忧

    按照汉滨区五级书记遍访工作要求,“走访一遍农户”——这是驻村第一书记需要着力做好的“七个一”重点工作之一。驻村的这些日子,我同沙沟村的“四支力量”坚持目标标准和问题导向,做到带着感情对村里的440户农户进行遍访,严格落实“三查三问”,即查政策落实、家庭收入、后继举措情况;问困难、需求、满意度。同时,将遍访重心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五保户等弱势群体倾斜,重点解决治病就医、务工求学、危房低保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更多群众知晓帮扶政策、分享发展成果、感受党的温暖。通过与乡亲们多频次、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增强了我的服务意识,提升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同时也为群众构建了解除疑惑、倾吐心声、反映诉求的直接渠道。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在平淡却充满意义的工作中,我逐渐坚定了驻村“蹲苗”的意义。


    10个月驻村日夜:过去未去未来已来

    回首过往,在村已10个月了组织学习、志愿服务、养老认证、合疗收缴、耕地保护、化解矛盾、入户宣传……等等,这就是我驻村以来的工作日常。过去的10个月里,1本认真的驻村工作日志记录了300天的点点滴滴、1本详细的遍访台账留下走村入户近600次的印记、1本记录规范的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一本通”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篇调研报告阐述了沙沟村3000亩茶园产业长远发展的思考;还有2次镇督导检查表扬村党建工作、2次专题党课讲授、7篇村组动态在省市区级媒体发表、13户监测户的分类帮扶和悉心关怀、21户包抓帮扶脱贫户的网格化管理、300米产业路的帮扶硬化、20000元的采购帮销农副产品、60000元的单位资金直接投入……这一串串的数字也“数”说着过去10个月的工作经历。现虽悄然流逝,却早已转化成“养分”,让我在基层的土壤中茁壮成长。未来已来,尽管已经闯过了一些“难关”、涉过了一些“险滩”,但乡村振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更要走稳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走过的10个月的日日夜夜,变的是一名基层干部的成长,不变的是想要脚踏实地,为民奉献的矢志追求。

    乡村振兴正当时,这是时代赋予青年人的历史机遇。新时代青年人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乡村人才队伍的新鲜血液,服务乡村,青年人可以在广大天地里大有作为。“光阴可惜,譬诸逝水”,我将更加珍惜未来驻村的时间,少一点云里雾里的高谈阔论,多一点脚踏实地的干事创业,“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赤子心,在广袤基层大地上续写无悔青春。 作者:李闯(汉滨区总工会派驻瀛湖镇沙沟村第一书记)


    关键词: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欢迎您访问秦岭热线

    点击下方可立即入驻

    立即入驻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2000元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