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多情增广阔,不减春色减花愁”(《额尔齐斯河》),近期,新疆广播电视台推出栏目《用诗词打开新疆》,从1500年前的南北朝到当代进行筛选,共入选9人,南朝1人,唐朝5人,当代3人,3人中,古典诗人为2人,从江南落户新疆的古典诗人沈宥钧就是其中之一。
入选的2位古典诗人都不是著名人士,低调创作,以“佳句”向世界输送新疆,也反映了新疆广播电视台“只看作品,不重名气”的专业精神。
一,将新时代的新疆融汇进“中国文化的新页码”
沈宥钧的创作思想就是继承唐诗,最大程度地产生足以流传的佳句,这是唐诗“1000年而不衰,越发夺目光彩”的密码,同时把爱国主义融入其中。比如,“最识天山秀,常待九月末”(《天山》)、“夕阳从不话留别,奉国之心朝日回”(《天山吟》)、“点春山河丰四季,浩瀚里有诚爱国”(《星星峡》)、“大河不计奔腾久,为国长寻昆仑心”(《昆仑心》)、“我来即上最高处,即使重云绕千山”(《春·天山》),将美学、哲学、爱国主义基本融合为一体,都堪称佳句。
他的代表作《清正诗·昆仑》在网上反响很大。
《清正诗·昆仑》
昆仑本浩淼,如何千般望
山高增云透,宽海无浊浪
其中,“山高增云透,宽海无浊浪”具有深刻的哲理,“山高云透”更被誉为“气节、精神的风范”,整个作品极度简约,但言简意赅,堪称此类作品中的典范。
再看二首,
《天山·山之巅》
我入无限山,铁手扶清云
天山山之巅,皆是辽阔村
《叶尔羌河》
依山水更翠,连山人易春
山要细细雨,国需片片云
“我入无限山,铁手扶清云”呼应了革命先辈李大钊的名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山要细细雨,国需片片云”则是白描、意象的手法,二首都表达了浓浓的爱国主义。
诗人沈宥钧也把视角放到了整个“西北”地区,同样精彩,“云接黄河水,奔腾不为私”(《北花·榆林》)反用李白《将进酒》,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形象化,“不言青春语,盛世亦蹉跎”(《秦岭诗》)则提出了警示,“人生谁把脉,取物映山河”(《山·祁连》)也是如此,寄语青年一代,仍蕴含了深深的爱国主义。
沈宥钧的古典诗词在海外有很大反响,作品在美国纽约《综合新闻》刊登,也在国内得到了一些专业人士的肯定,作品入选《中华诗文创作通用教材》。
二,传承中国文学史上的“边塞军旅风”,以及探索“海外维和”诗创作
身体条件所限制,沈宥钧未能入伍,却创作了不少“军旅诗词”,并且佳句颇多。比如“一握成春戍千秋”(《肖像·人民解放军》),只7个字,就完美勾勒出“一个战士的完整形象”,由“握”“戍”这两个特定用字毫无争议地成就了“一个军人的形象”。如“一饮清水传天下”(《小年·春节》)虽然军旅形象不明显,却意外成为描述“春节”的佳作,“立意”非常高,也是仅仅7个字,就“高度提炼,高度概括”出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个群体形象。还有“君论天下水,浓酒军营重”(《入伍》),简单直白,但能回味甚久。
他后来通过另一种途径,为国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是中国内地最早的一批“中国青年志愿者”,1997年-1999年,他参加了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发起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百色项目”,成为国内第1批仅有的20位志愿者之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大楞乡中学义务支教2年,并于1998年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的访谈,对中国内地后来持续长久的“志愿者”活动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他的这种经历,甚至能够和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做比较。
沈宥钧也创作了表现“海外维和”的佳作,来看他的二首作品:
《阿尔泰士兵》
但入云阶不惧雾,青山终是天下峰
远海更能风云复,长路才有花沉香
原上漫步闲花语,登峰需有沧海心
山之青春谁能度,出云雾者本光芒
《中国维和》
五星旗下备维和,日日朝日有芳香
军营男儿是春色,小花有力山重生
《阿尔泰士兵》中,佳句不止一处,而《中国维和》中,“小花有力山重生”几乎是独创,形象概括出“海外维和”的时代背景,维和目标,行动实现后的美好景象。
“男儿汗滴和平液”是他在《维和非洲》里的句子,大概也是属于他个人的句子。
三,秉持爱国主义,面对未来,积极进行“外太空时代”的新梦想
任何创作者都得与时俱进,紧跟时代,面对科技时代,面对太空探测时代,沈宥钧也写下了关于未来的梦想:
《罗布泊上·宇航书》
日出欲瑰丽,须命运辽阔了大地;日出激扬,乃偷欢了尘世之光芒;青春向使灼人间,击响太阳鼓点。
青春该为谁弄,须是光芒,极者旷达,不言怅惘。如此,青春虽千里,亦尽可青春了太阳。银河外,出星系团,登宇宙之大浩瀚,迎风吹兮山为屏,去风明兮心为镜。了尽沧桑宇回熵,取道而助天地娩。
“日出欲瑰丽,须命运辽阔了大地”,借用天象视觉,提出了“诗性的大世界观、价值观”,“极者旷达,不言怅惘”则是“人生观”,总的来看,这是一首关于“人类和宇宙”上品的词作。
通过上述作品和佳句,可以看出,爱国主义是诗人沈宥钧强烈的个人标签,叠加佳句频出的艺术水准,这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并不是很多见。他的作品的经典性,应该得以确认,海外对他的赞誉“西部唐诗传人”并非过誉,希望文学史最终能确认这一点,让他的作品能为“中国的西北大地”在中国的文学世界里增添浓重的华彩!【屈金星: 中国历届诗歌春晚总策划、总导演】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