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热线副总编吴峰) 酷热盛夏,喜迅频传。在“书香汉阴"足球村超文旅活动如火如荼的热潮中,近期"三沈故里″又惊现国学大师沈尹默父亲"沈祖颐老先生亲笔撰题"祖德流芳"的珍贵牌匾。
(沈祖颐题匾)
据资料记载:国学大师沈尹默的父亲沈祖颐历任陕西兴安府安康知县,汉阴、砖坪厅抚民通判,在兴安府三县任职长达18年,后任汉中府定远厅同知。沈尹默在《我和北大》一文中说:“我是浙江吴兴人,因父亲在陕西供职,我于1883年出生在陕西汉阴厅"。
父亲沈祖颐(1854-1903),字诒仲,号龠斋,浙江归安(今湖州)人。进士,书法家,善诗好吟,书宗欧阳询,兼涉赵松雪,尤喜北碑。清光绪元年至十八年在陕西砖坪厅、汉阴厅和安康县任抚民通判、知县,后升汉中府定远厅同知。政尚简易,兴学育才,颇得好评。
清同治十二年(1873),沈祖颐遵筹饷例报捐通判,指发陕西并加盐提举衔;光绪元年(1875)至十八年(1892)五月,两次任陕西汉阴厅(又名砖坪厅,今安康市岚皋县)抚民通判,并接任汉中府定远厅(今汉中市镇巴县)同知,直至任内卒。其“政尚简易,不事矜张”;“尤拳拳以兴学育才为急务…….”抚民通判为当时汉阴最高行政长官。沈祖颐喜吟诗文,爱藏书,书宗欧阳询,兼涉赵松雪,中年尤喜北碑。后归葬于湖州北门外王家村杨辉山下。
沈祖颐在主政期间,着力推行简易政令,重视教育,兴学育才,颇得民心, 是晚清时期著名书法家。他善诗好吟,书宗欧阳询,他亲笔撰写的牌匾现流落民间甚少,属收藏界珍贵文物。汉阴县民间民俗收藏家尤正军先生,志力于民俗文化和民间收藏事业,在下乡收藏中偶遇沈祖颐于光绪三年为"袁老先生华甲荣庆"撰题的"祖德流芳"牌匾,十分珍贵和罕见。国内收藏爱好者多人以重金购买,而比尤正军先生婉拒。他说:日后我会将此牌匾和我近30年收藏的近万件民俗文化物件,无偿捐给未来的汉明县民俗博物馆,为汉阴县的文物展示尽份力量。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